2011年8月3日 星期三

第十章 沒有防衛的臉(By 嘉凌)


為什麼孩子要看圖畫書,過去有兩個很主要的觀點:

  1. 是可以幫助孩子理解文本
  2. 是發揮想像力。


然而,反對者也對此提出兩個指控:
  1. 圖畫在閱讀教學上會產生反效果:
    圖畫在語言傳達上,往往不清不處,有時候圖像反而會讓孩子困惑。另外,孩子只能藉著詮釋圖畫來理解一本書,卻不是解碼字母、閱讀文字。一旦習慣有圖的書,一旦圖了,孩子就會驚慌失措。
     
  2. 圖畫會限制兒童的想像力:因為圖畫呈現的樣貌和處境,會在重要方面限制小讀者的想像力。


培利觀點:
  1. 關於理解力:反對者的想法雖然沒錯,但是不能否定圖畫書的部份功能,實際上圖畫只有對那些沒有意識到如何使用它的人,才會產生反效果,因為圖畫具有暗示性,也同時具有分散注意力的特性。
  2. 關於想像力:
    事實上,就算只有文字,也是有可能侷限讀者的想像力,因為文字會迫使我們將某些特定的事件視覺化。因此不需把圖畫對想像的限制看成是負面的,其實圖畫有可能使想像力變得更豐富,因為它提供關者更多、更特殊的資訊去思考,並在這些基礎下將想像力提升到更高、更複雜的層次。圖畫藉由特殊且豐富的敘事資訊,在圖畫書敘事的獨特傳播能力中,扮演了特殊的角色。



童話需不需要插畫?
童話來自傳統的口說藝術,它們在被印刷之前,就一直被流傳著,故事本身早已承載了他所需要的一切圖像。但是聽別人朗讀童話和默讀沒有插畫的童話故事,和看有插畫的童話故事,彼此的敘事經驗是不同的。

兒童的純真並不代表著兒童的無知,頂多只是經驗不足,因此我們應該把兒童當做是成熟思考的初學者。因此同樣是描繪白雪公主的圖畫書,充滿複雜而蘊含豐富的細節的圖畫書,在提供孩子獲得成熟思考經驗時,扮演著重要的角色。插畫家把藏在文字裡的真實,全都畫了出來,讓孩子正視童話所要傳達的真正意涵,告訴我們身為人是怎麼一回事,迫使我沒了解童話本身就提供這樣的智慧。因此那些有插畫版本的童話,可能比單獨閱讀文字時,更能喚起人們豐富的內心意象。

觀看圖畫書的方式
所有優良的圖畫書所呈現的圖文關係,在教育孩子成為成熟的大人過程中,扮演著重要的角色,因此圖畫書運用了很不同的兩個媒材來反應一個歷程。但在圖畫書中,圖畫是文字的先驗圖式,但同樣的,文字也是圖像的先驗圖式,我們通常用慣常的預期模式來獲得訊息,但是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訊息,有時會出現意外。特別是兒童,因為對於圖文的預期模式及社會文化語言一無所知,不知道一開始先用文字說故事,然後圖畫會給予敘事影響,最後是圖與文共同運作把故事說出來,而放任讓兒童自己閱讀的話,對孩子來說,就是一堆噪音而已。

了解故事是什麼、藝術是什麼,可以提供更大的自由空間,當一個人知道他視為當然的事情並非處處皆然,而僅僅只是一點小期待,那些期待可能有時真的會帶來歡欣,有時真的會帶來挫折,那種自由就是天真無邪的結束。
好的圖畫書,就像好的藝術品一樣,可以給我們更多感受───提供我們更多成為更像人類的機會。


「圖畫書」就像沒有防衛的臉,看是天真,但事實上有很多的細節可以用很精細的方式去研讀,不是竊取也不是偷窺,而是預先告知的觀賞。這種觀察教我們辨別眼睛所及的細微奧妙與個體的特徵,當然還有價值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